1.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不祥的預言:過多物質或能量集中在一處,終將導致空間坍塌,像魔術師的外套一樣吞進萬物,萬事萬物皆逃不脫。直到40年前霍金博士宣稱顛覆了黑洞——或者可能是徹底推翻了。他的方程式表明:黑洞不會永存。一段時間之后,它們會“泄掉”,然后爆炸成輻射和微粒。但是,有一個障礙:按照霍金的估算,黑洞崩塌時散出的輻射是隨機的,落入其中的萬事萬物的“信息”大部分將被抹掉。這違反了現代物理學的一條原則:時間是可以扭轉的,黑洞里發生過的事情可以重建。
這段文字的主旨是:
A.霍金發現了一條可以逃出黑洞的線索
B.黑洞終將“泄掉”,然后爆炸成輻射和微粒
C.霍金的研究結果徹底推翻了關于黑洞的預言
D.霍金破除了黑洞永存的預言卻提出了新的挑戰
2.《虛擬社區》用很多比喻說明,我們人類可能活在與線下世界完全不同的一個線上世界。在談及網絡的社交屬性時,我們經常有這樣的疑惑,到底線上交往會不會影響線下的交往,如果太多地出現在線上,會不會在線下就變得跟大家隔絕。在這里特別要提到的是,我反對數字二元論。我們現在有的東西是原子和比特的混合,它們共同增強了我們的現實感。尤其是當我們來到移動互聯時代,使用眾多應用程序的時候,我們會模糊線上線下的界限。
這段文字意在強調:
A.線上與線下是兩個不同的世界
B.線上交往和線下交往的爭論沒有意義
C.線上交往過多會造成人們彼此隔絕
D.線上世界和線下世界的關聯愈發緊密
3.作為一種購物方式,“秒殺”帶來全新體驗,卻也留下了復雜況味。轉瞬之間,有驚喜也有失望,有歡樂也有憂愁。心理學家說,“秒殺”也是一次心理測驗,淡然處之者自得其樂,而那些渴望“一擊即中”、希望“馬上就有”、總想“付出少收益大”的,則容易陷入糾結的泥沼??磥?,“秒殺”可以有,但“秒殺心態”值得商榷。
下列否定“秒殺心態”的詩句是:
A.白發無憑吾老矣,青春不再汝知乎
B.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
C.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
D.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黃沙始到金
1.D【解析】文段首句對愛因斯坦提出的“黑洞”概念進行了解釋,并指出其危險性。隨后霍金宣布了“顛覆”黑洞理論的研究,指出“黑洞”并不會永存。后利用轉折詞“但是”,指出霍金理論中存在一個“障礙”,尾句對其進行具體解釋。故文段重點在轉折之后,強調了霍金的研究會顛覆“黑洞”理論,但本身也存在障礙,對應D項。A項,“逃出黑洞的線索”對應轉折之前的內容,非重點,排除;B項,“黑洞終將‘泄掉’”對應轉折之前解釋說明部分的內容,非重點,排除;C項,轉折之后指出霍金理論存在“障礙”,故“徹底推翻”過于絕對,排除。
2.B【解析】文段開篇介紹《虛擬社區》提出了我們人類可能活在線上世界,接著指出在“網絡的社交屬性”方面,人們有所疑慮,即線上交往會不會對線下交往造成不良影響。對這個問題,作者明確表態“我反對數字二元論”,作者的態度即為文段中心,其后,進行了解釋說明,即線上和線下的界線已模糊,無論是線上交往還是線下交往都是人們的交往方式,沒必要進行區分,對應B項。A項,“兩個不同的世界”與作者反對數字二元論的觀點相悖,排除;C項,“造成人們彼此隔絕”,屬于人們在探討“線上線下交往”時的擔憂,并非客觀事實,排除;D項,“關聯愈發緊密”對應“我們會模糊線上線下的界線”屬于解釋說明的部分,并非文段重點,且文段重點論述的核心話題是“線上交往”和“線下交往”,并非談論“線上世界”、“線下世界”,排除。
3.D【解析】首先定位原文,“秒殺心態”出現在文段結尾,需結合前文內容進行理解,根據“那些渴望‘一擊即中’、希望‘馬上就有’、總想‘付出少收益大’”可知,“秒殺心態”即指急功近利的心態。故對于“秒殺心態”的否定即指要長久的堅持和付出,D項“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黃沙始到金”是指歷盡辛苦之后,價值會被發現,體現了長期的付出,符合題意,當選。A項“白發無憑吾老矣,青春不再汝知乎”比喻珍惜時間,奮發圖強;B項“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”是指人活在世上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;C項“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”是指人的志向偉大,三項均與否定“秒殺心態”無關,均可排除。